
国内石油行业近年来供应过剩情况严重,成品油消费能力上涨势头持续放缓,净出口量则连续3年大幅递增,而能源供应保持上升。因此削减原料产出、节本增效,有利于油企在中下游环节更多掌握主动权,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布局终端环节。
国际原油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跌,至2016年初,美布两油一举跌破30美元/桶大关。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有几大因素将长时间作用于国际市场。首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市场对能源需求前景预期悲观。其次,近期欧佩克打破产出配额限制的原则,各大产油国积极增产争夺客源。再次,伊朗经济制裁解禁,近期将步入争夺战的行列。最后,俄罗斯、美国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油气产量维持高位。从以上四点来看,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将维持供应过剩的状态,原油利空因素弥漫。
2016年以来,原油大幅下探至30美元/桶以下,且长时间缺乏反弹动力,使得油价维持低位运行,而低油价将对产油国利益产生巨大的冲击。高承莎对记者表示,在后期价格走势预期悲观的情况下,预计非欧佩克国家产量或将有所下降,但非欧佩克国家高产情况料短时间内不会改观,此消彼长之下,2016年能源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且市场自主寻求供需平衡点尚需时日,因此预计下半年或有改善可能。在不考虑地缘政治冲突等突发因素影响情况下,2016年国际原油整体或将呈现出温和的螺旋式回升走势,但上涨空间整体或在30美元以内。
是否应缩减开采产量?
高承莎对记者表示,通常在国际原油价格较低或者下跌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油服行业或者集团的上游石油勘探及开采环节盈利情况对整个集团的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对外项目投资还是本身勘探开采的积极性将相应地下降。而大部分石油企业在应对低油价时的首要措施则是缩减上游资本支出及开采力度,减少不必要的亏损。例如中海油已连续缩减资本支出,更表示将于2016年缩减10%产量计划,中石油也大幅下调海外油气产量增幅至5%。实际上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也都出现了缩减资本支出的计划,个别削减幅度达到40%。
石油企业缩减资本支出及产量等举措整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原油价格过低对石油开采成本形成巨大挑战。按照现有数据,中国原油开采成本整体高于40美元/桶,因此国内石油企业缩减产量有利于规避开采环节亏损。其次,国内石油行业近年来供应过剩情况严重,成品油消费能力上涨势头持续放缓,净出口量则连续3年大幅递增,而能源供应保持上升,因此削减原料产出有利于油企在中下游环节更多地掌握主动权,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布局终端环节。
低油价下盈利情况如何改善?
自2014年下半年走,国际市场供应过剩危机凸显,原油价格持续大幅走低,至2015年底,原油尝试性反弹皆以失败告终,国际原油最终步入低价时代。受此影响,2015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全球石油巨头盈利情况皆出现大幅下滑,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企业也不例外,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前三季度销售板块盈利分别下降25.5%和30%,中海油前三季度实现油价均值仅为48.84美元/桶,同比下降50.7%。另有数据显示中海油油气销售利润同比下降32.3%。高承莎对记者表示,原油价格及成品油销售价格均遭到腰斩是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中海油、中石油等应势削减上游资本支出或者原油产量,可以被认为是开源节流、节本增效的重要举措,这一措施或将使石油企业今年业绩亏损情况有所改善,但国际原油价格过低仍不可避免地将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冲击。
(责任编辑: HN666)